`
javasogo
  • 浏览: 1766078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北京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从一个角度展望未来开发语言的发展方向

阅读更多

任何一个商品的产生,其实都是有两股力量在发生作用。尤其是在软件领域,一个是技术本身发展的推动力,另外一个就是需求的拉动力。

目前来看,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,几乎所有的企业与组织机构都面临一个信息系统集成的问题,即大家经过一个逐步发展、逐步建设的过程,建立了一系列的软件产品,来为自己的某个或者某些需求服务。在这些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,几乎每个系统都展现出其在信息化方面的优势,为企业或组织机构带来一些诸如工作效率提高等的直接可见的优点。

但是,由于信息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,只是着眼于某个或者某几个部门的业务需求,没有一个可以给整个企业或者组织机构带来整体的效益。比如说,前期已经建设好的HR、财务等业务系统,都分别为不同的业务部门服务。但是,在人员信息发生变化之后,无论是HR还是财务,两个系统各自都需要进行变更,相当于同样的信息,需要在两个孤立的信息化系统中,分别维护。这样极易导致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不一致,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复操作。而且这样的问题,随着已经建设的信息系统的数量的增多而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。

另外,企业的高层人员,往往通过已经建设的这些业务系统,无法看到目前企业的运营情况。因为,每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都只为自己的业务部门服务,从而产生的数据也只是针对某个(或者最多某几个)业务部门,对于整个公司层面的综合数据,或者无法提供,或者只能通过人工的方式来操作。

于是,在IT领域就产生了能够让不同的业务系统进行互联互通的各种技术。初期,为了能够将不同的业务系统融合起来,大家采用相对原始的点对点的被动连接方式。即某个时期,需要某几个业务系统之间进行交互,则针对目前的需要,直接建立点对点的交互(或者最多大家都放到第三方库中)。这样的点对点的被动式系统集成的建设,最终的一个结果就是,整个企业建成的信息系统之间形成一个类似神经系统的网络,牵一发而动全身,即紧密的耦合。最终,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变得异常僵化,任何一个小的改动,都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,甚至崩溃!

所以,现在大家都在推SOA。其实SOA的产生,就是一个需求拉动与技术推动两个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。既想要进行信息系统的整合,又想要一个明晰的IT架构。SOA的核心诉求,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——“敏捷”,保障业务业务系统及其之间的集成与互联互通,并且能够非常迅速的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。

目前看来,大家都比较推荐使用WebService的方式,来保证相互之间的灵活集成。但是,WebService仍然是在开发期或者后期二次开发时,根据具体的需求构建出来的服务,相对来说其可维护性及灵活性并不怎么高。于是,这就对将来的开发语言提出了一个潜在的需求,可以动态封装WebService(当然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,也许不是WebService这种形式,但是一定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规范的形式)。

未来在开发软件时,软件内部的结构,仍然会跟目前的方式差不多,不可能把一个软件内部所有的模块或者组件都是以WebService的形式开发。因为,毕竟WebService在资源的消耗以及性能方面会比直接的内部调用差很多。但是,未来的开发语言,会允许软件的最终用户,根据自己实际的业务需要,将软件中某个功能模块甚至是更细的部分,比如页面中的某个按钮的单击事件,定义成一个WebService。即WebService的发布,最终用于不再依赖于开发软,而是可以非常方便的根据自己的需要,动态设定。当然,设定之后的结果的持久化,是必须提供的功能。

使用这样的开发语言开发的应用系统,不仅可以满足现有的业务系统的需要,还可以非常方便地与其他的业务系统进行集成。

最终,建成的业务系统,就像之前曾经多处看到的多个不同的显示器,一接触就可以自动组装成一个更大的显示器的情形一样。多个业务系统之间,可以非常智能的相互识别,并实现最终的融合。这样的功能也许业务系统本身就可以实现,也许需要借助于第三方的平台。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